創新藥可能改寫全球治療規范
吳一龍教授告訴記者,肺癌腦轉移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嚴重的問題,40%的患者晚期都會出現腦轉移,而且在1—2月內死亡。以前的治療方法是全腦放療,效果好的病人生存期為2—4個月,但是這將對患者的神經系統腦功能有影響,由于患者生存期不長,一般不受重視。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上市后,大大延長了患者的壽命,增加了全腦放療患者的生存期,如何將患者神經系統腦功能的影響降下來,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課題。
吳一龍教授希望在三個已經上市的靶向藥物中做實驗進行這項研究,在特羅凱、易瑞莎、凱美納三個藥物之中,吳一龍教授選擇了國產創新藥物凱美納。
在臨床試驗中,吳一龍和他帶領的團隊進行了幾項前瞻性選擇,一是選擇顱內病灶大于等于3個的患者,吳一龍教授非常驕傲自己的這項選擇,事實證明,如果只選一個病灶的話,目前立體放射的技術可以治療這類病人,研究的意義也會削弱。二是選擇了顱內病灶至少1個直徑大于1CM的突變患者,因為腦轉移看起來密密麻麻,客觀評價藥物在其中起的作用是難題。選擇病灶超過1CM的患者,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藥物的效果。這也是研究發表后,在業內沒有質疑并引起高度重視的原因。
中國創新藥可能改寫全球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 選擇國產創新藥做研究
下一篇: 選擇國產創新藥做研究